“十二点之后不算上春晚”,要听人民群众怎么说

Connor 欧意交易所 2025-11-20 7 0

在2025年8月16日播出的《喜剧之王单口季2》第六期中,喜剧演员刘旸谈到了自己参与春晚的经历。在与嘉宾岳云鹏的互动中,岳云鹏幽默地表示自己“没见到”刘旸。随即,刘旸解释道自己的节目安排在了零点之后,补充道:“我去的时候您都已经离开了。”岳云鹏不失时机地打趣道:“十二点之后不叫上春晚。”这段话因其独特的幽默感和对行业现状的深刻反映,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。

那么,十二点之后的演出算不算上春晚呢?答案显然是肯定的,当然算。然而,这个“算”字的含金量并不是由刘旸本人来决定的,更不是某位演艺圈前辈能左右的,而是由观众——也就是广大人民群众——来决定的。春晚,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每年除夕之夜举行的综合性文艺晚会,是中国民众迎接农历新年的一项重要活动。从“十二点之后是否算春晚”这一话题的广泛讨论中,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,春晚的受关注程度之高,已然超越了单纯的电视节目层面,成为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一项重要“习俗”。

因此,在关于春晚的各类讨论中,最应关注和重视的,是普通观众的意见和喜好。2025年春晚节目单的发布,节目名称全部以华丽的金色字体呈现在喜庆的红色背景上,却没有标明任何节目的“黄金时段”或“非黄金时段”标签,所有节目都被视为春晚的一部分。这表明,即便春晚收视人数在十二点后有所下降,依然有一部分观众继续收看春晚节目。无论是津津有味地观看,还是作为家庭团聚的背景音,春晚的观众需求依然存在。只要有观众愿意观看,节目质量就必须得到保证。无论演员身处何时段,“春晚”的质量与“含金量”都必须得到认可和尊重。

“十二点之后不算上春晚”,要听人民群众怎么说

另外,受“黄金时段”这一潜在因素的影响,节目安排和设计也能反映出对观众喜好和习惯的考量。由于跨年夜晚饭及其前后的时段通常是家庭团聚的高峰期,这使得晚餐时间段成为了天然的“黄金时段”。在这个时间段里安排更受欢迎的节目,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吸引观众。即使晚些时段的观众有所流失,依然可以在观众的传统习惯和文化认同中找到合理的节目安排逻辑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网友们关于“刘旸十二点之后表演算不算春晚”的讨论,也给出了对《喜剧之王单口季2》舞台上这段幽默对话的独特评价。一些网友提出质疑:“这句话真有趣吗?”同样上春晚的刘旸,在十二点后表演却被调侃为“不算春晚”,这背后深刻揭示了演艺行业的潜规则。那些能引起观众广泛注意的节目,往往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讨论,而一些同样用心创作、耗费大量精力的节目,因为并未出现在“黄金时段”而遭遇了质疑,仿佛其表演的价值和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。

能登上春晚的舞台,意味着刘旸已经克服了许多困难,通过了层层选拔,但即便如此,仍然有人忽视了他的付出和成就。这样的行业现实,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共鸣。在部分网友看来,刘旸的努力和成就理应得到肯定,无论他是在何时段的演出。因此,尽管这段调侃作为综艺效果的一部分有其娱乐性,但其背后深层反映出的行业潜规则却不可忽视。许多人希望,春晚的舞台能更加公正地反映所有演员的辛勤付出和艺术才华,而不是仅仅看重某一时段的“黄金”光环。

近年来,春晚节目中的“包饺子”类喜剧内容已成为网络上的经典调侃。这种调侃虽有趣,却并非真正反映了观众的抵触情绪。事实上,观众并非真正反感“吃饺子”,问题的关键在于,节目内容未必符合观众的口味。文艺作品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。正如一盘饺子是否好吃,要听取观众的意见与反馈一样,春晚的节目内容和质量应当更多地考虑观众的喜好。从这场关于“十二点之后是否算春晚”的讨论中,反映出的是观众对春晚节目的期待和意见。春晚应更具观众喜好,无论在“黄金时段”还是其他时段,都不能降低质量。更多像刘旸这样的有才华的演员应当被给予更多关注,而那些行业潜规则所带来的不公平应当得到改正。通过这样改进,春晚才能更好地与观众产生共鸣,展现出真正的艺术风采。

通过这一讨论,春晚的节目质量和演员的努力得到了更多的反思和关注。对于生活中的奋斗者来说,尊重他们的努力和成就,给他们应得的肯定,才是这个行业真正应该追求的目标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