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老金并轨重算!经济强省企退事退待遇差3000+,原因出在这3点
2024 年 10 月我国已完成养老金并轨,2025 年 10 月已有 20 个省份公布新计发基数,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正陆续收到重算补发的养老金,企事业单位开始按统一公式核算待遇。

大家都觉得 “经济发达 = 福利好”,比如上海 2025 年计发基数达 12434 元,事退人员人均养老金 6400 元。但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,情况却有点意外:全省 1024.45 万退休人员中,企退占比高达 88%,他们的平均养老金却低于全省 3900 元的均值,而事退人员待遇普遍突破 6000 元,差距仍超 3000 元。为啥经济强省的企退待遇没能跟上?这得从三个关键原因说起。
首先要说说 “中人” 这个特殊群体。2014 年 10 月前入职、改革后退休的 “中人”,有段 “视同缴费年限”(没实际交钱但算工龄)。江苏事退人员中 “中人” 占比 62%,他们的视同缴费年限平均达 22 年,而企退 “中人” 的视同年限仅 11 年。比如黑龙江的案例里,事退人员因 20 年视同年限,仅过渡性养老金每月就多补 156 元,而企退人员压根没这笔钱,单这一项差距就拉开了。
虽然并轨后公式统一,但缴费多少直接影响待遇。机关事业单位大多按实际工资足额缴费,比如月薪 1 万就按 1 万基数交;可江苏不少中小企业为省成本,按社平工资 60% 的最低基数交。这么算笔账:社平工资 8000 元时,机关人员每年个人账户能存 9600 元,而按最低基数 4800 元交的企退人员,一年才存 4608 元,30 年下来差了近 15 万元,养老金自然追不上。
除了基本养老金,机关事业单位还有 “职业年金” 兜底,单位交 8%、个人交 4%,全部进个人账户。江苏机关人员月薪 1 万的话,每月年金账户能多 1200 元,30 年累计能有 43.2 万元。可企业年金覆盖率还不到 8%,大多中小企业根本没这福利,相当于事退人员多了一笔 “退休金”,差距怎能不大?
好消息是,咱们经济强省已经在行动了。广东 2025 年调整政策里,明确缴费年限每满 1 年每月多领 0.8 元,鼓励长缴多得;江苏也在推进社保稽核,2024 年足额缴费的企业比上年多了 15%。随着企业缴费越来越规范,加上未来企业年金的推广,企退事退的待遇差距一定会慢慢缩小。
毕竟养老金并轨的核心是 “制度公平”,只要咱们坚持多缴长缴,晚年生活的保障肯定会越来越扎实!
(注:文档部分内容可能由 AI 生成)








评论